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来源 / 发布时间 2021-11-09 / 点击 0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中药学专业

【专业代码】520410

二、 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教育类型、学历层及学制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大专

【学    制】三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

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类(代码)

对应行业

主要职业类别

主要就业岗位

医药卫

生大类

(52)

药学类

(5204)

中药生产

中药批发、零售

中药储运

中药学服务技术

药学技术人员

中药材种植员

采购人员

销售人员

中药饮片加工人员

其他医药制造人员

中药材生产

中药调剂

中药购销

药学咨询与服务

中药制药

中药质检

五、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中药农业、医药制造业、批发业、零售业、仓储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药学技术人员、中药材种植员、采购人员、销售人员、中药制药人员、检验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中药材生产、中药鉴定、中药调剂、中药饮片生产、中药制剂生产、中药购销、中药养护、中药学服务、中药质量控制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  ~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  ~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二)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与中成药、药用植物学基本知识;掌握中药药理学及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掌握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与测定的基本知识。

4.掌握中药商品分类、规格及市场供求状况,掌握中药真伪鉴定、中药加工炮制、中药制剂制备、中药处方审查与调配、中药制剂质量检测的基本知识。

5.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医学、药学、化学和生物学基础知识;熟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知识;熟悉化学操作与分析仪器操作基本知识。

6.熟悉中药材生产加工、医药市场营销、中药贮存与养护、药学咨询与服务的基本知识;熟悉药事管理法律、法规与政策知识;熟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基本知识。

7.熟悉本专业所必需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知识。

8.了解文献检索、资料查阅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了解中药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信息。

(三)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利用网络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4.具有对中药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能力;具有中药鉴定和质量分析的基本能力;具有中药炮制、调剂、制剂的基本能力。

5.具有使用常用分析仪器对中药的质量进行分析鉴定的能力;具有使用炮制、提取、分离、制剂设备进行中药前处理和制剂生产,并能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的能力。

6.具有识别常用中药,进行中药调剂、合理用药指导的能力;具有对中药商品进行日常保管的能力。

7.具有中药营销和现代企业管理的能力。

8.具有事故防范、评价、救助与处理能力;具有维护岗位生产环境洁净的能力。

七、课程设置及其学时安排、要求

本专业设置有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部分。

要求统筹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设置与学时安排,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结合学生实际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并将安全教育、社会责任、绿色环保、创新创业等内容融入专业课程和相关实践性教学。促进书证融通,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相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一)公共基础课程

1.必修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中华传统文化、高职英语、高职语文与应用文写作、高职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详见下表1。

表1: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及其主要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8学时)

1. 主要内容: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理论,以及法律精神、法治理念等

2.培养目标:正确引导学生立志、树德和做人,使学生在心系国家同时也能规划好自己的人生道路,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和法律素养,努力成为能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4学时)

1.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

2.培养目标:使学生能够实事求是的认识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牢固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3

形势与政策

(48学时)

1.主要内容: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等。

2.培养目标: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4

军事理论

(32学时)

1.主要内容:中国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综合训练等

2.培养目标: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从而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学生组织纪律性,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的作风

5

中国传统

文化

(16学时)

1.主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如何提高学校教育文化品位和学生人文素养

2.培养目标:深入了解中国博大精神的传统文化,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解读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学生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引领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取向

6

高职体育

(96学时)

1.主要内容:体育教育、科学体育锻炼和提高体育素养

2.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巧,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有针对性发展本专业今后从业和胜任工作岗位所需的身心素质

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2学时)

1.主要内容:心理理论知识、心理体验与训练

2.培养目标: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实意义,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整体素养

8

高职英语(128学时

1.主要内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英语策略和跨文化交际

2.培养目标: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掌握必要、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人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9

高职语文及应用文写作(32课时)

1.主要内容:阅读和口头表达、写作(以应用文写作为主)、鉴赏

2.培养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各文体的写作要领,提升学生的自我适应能力和人文素质

10

计算机应用基础

(64课时)

1.主要内容:基础知识篇,一方面建立对计算机的概括理解,另一方面提供使用计算机必备的基础知识;现代办公平台篇,通过这些办公软件的学习,掌握现代办公的基本技能;应用技术篇,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常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等

2.培养目标:熟练使用Windows7操作平台,ffice2010的主要软件Word2010、Excel2010和PowerPoint2010,了解网络的入门知识,理解一些计算机的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养成获得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2.选修课

党史国史教育、安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美育、就业指导。

(二)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并涵盖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以下主要教学内容:

1.专业基础课程

设置专业基础课程10门。包括正常人体学、药用基础化学、微生物学、中医学基础、中药学、中药药理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方剂与中成药、药事管理与法规。详见表2。

表:2专业基础课程及其主要教学内容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

1

正常人体学

(72课时)

1. 人体结构概况;

2. 人体各大系统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

3.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2

 药用

基础化学

(112课时)

1. 无机化学基础

2. 有机化学基础

要求与中药化学、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监测分析的需求相吻合

3

微生物学

(32课时)

1. 微生物概论;

2. 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代谢、生长、遗传变异、传染免疫基础理论;

3. 微生物的纯化培养技术;

4. 微生物测定和应用

4

中医学基础

(64课时)

1. 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概况及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2.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气一元论、阴阳五行;

3. 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和体质;

4.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病因与病机;养生与疾病防治原则

5

中药学

(64课时)

1. 中药概论  

包括:基本概念、中药的性能、中药的配伍、中药的用药禁忌

2. 临床各类常用中药中代表中药的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知识要点

6

中药药理学

(48课时)

1. 中药药性、中药配伍、中药药效学、中药药动学、影响中药作用的因素、中药毒理等

2. 按中药学传统分类法分类的各类方药中的代表药、代表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

7

药用

植物学

(32课时)

1. 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2. 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与结构;

3. 植物分类概论及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孢子植物介绍;

4.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8

中药化学

(64课时)

1. 中药化学概论

2.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和化学鉴定方法

3. 生物碱类、苷类、黄酮类、蒽醌类、香豆素类、萜类与挥发油类、强心苷类、皂苷类等的提取分离和化学鉴定

9

方剂与

中成药

(32课时)

1. 方剂的概念与分类、方剂与治法、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2. 煎药法与服药法

3. 各类常用方剂:解表剂、泻下剂、和解剂、清热剂、温里剂、补益剂、固涩剂、安神剂、开窍剂、理气剂、理血剂、治风剂、治燥剂、祛湿剂、祛痰剂、消食剂等的概念、分类、适应症与使用注意;各常用方剂中代表方的组成与功能主治

4. 中成药

10

药事管理与法规

(48课时)

1. 药品管理法及中医药管理法;

2. 药品管理的相关法规,体制及机构;

3. 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基本知识;

4. 药品生产、经营、信息管理、价格管理、处方调配、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等方面监督管理要点与方法;

5. 执业药师管理及药师职业道德与行为准则

2.专业核心课程

设置专业核心课程6门。包括中药栽培技术,中药采收加工与储运技术、中药鉴定技术,中药药剂技术(含中药调剂技术和中药制剂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质量检测技术。详见表3。

表3:专业核心课程及其主要教学内容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

1

中药栽培技术

(64课时)

1. 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区域分布及发展方向;

2. 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3. 种子的特点、营养繁殖的种类;

4. 药用植物田间管理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5. 常见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2

中药材采收、加工与储运技术

(64课时)

1. 中药材的采收;

2. 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包装、运输、贮藏与养护,及其对中药材质量和安全性的影响;

3. 常用中药材的来源、植物形态、产地(包括CAP基地简介)、采收加工、药材性状、商品规格、药材质量、包装、运输与贮藏

3

中药鉴定

技术

(72课时)

1.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与任务;中药鉴定的发展史;

2.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3. 中药鉴定的依据与基本程序;中药鉴定的方法;

4. 植物类中药的鉴定:包括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种子类、全草类中药的鉴定;

5. 藻、菌、地衣类中药的鉴定;

6. 树脂类中药的鉴定;

7. 动物类中药的鉴定;

8. 矿物类中药的鉴定;

9. 其他类中药的鉴定

4

中药制剂

技术

(80课时)

1. 中药制剂的制备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

2. 中药各种常用剂型的特点、质量要求、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查方法;

3. 常用辅料及包装材料;

4.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等。

5. 重点内容包括:中药药剂基本理论;中药调剂;制药卫生;粉碎筛析;混合与制粒;散剂;提取分离纯化;中药浸提液的浓缩与干燥;浸出制剂;液体制剂;注射剂;外用膏剂;栓剂、胶剂与胶囊剂;丸剂;颗粒剂;片剂;气雾剂;其他剂型

5

中药炮制

技术

(56课时)

1. 中药炮制基本知识与技能

主要内容包括:净选与加工;饮片切制;清炒法;加固体辅料炒法;加液体辅料炒法;锻法;蒸煮掸法;复制法;发酵发芽法;制霜法;其他制法等

2. 饮片的贮藏保管

6

中药质量

检测技术

(48课时)

1. 中药质量检测基础知识:意义、任务、特点、程序、内容

2. 中药制剂的鉴别;

3. 中药检查技术:水分检查、灰分检查、杂质检查、农药残留、卫生学检查;

4. 中药含量测定;

5. 中药质量检测新技术

 3.专业拓展课程

设置专业拓展课程3门。包括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商品学、药学文献检索。详见表4。

表4:专业拓展课程及其主要教学内容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

1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

(48课时)

1. 中医诊断学基础;

2. 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3.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4.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5. 中药的合理使用以及特殊人群的中药应用;

6. 中药不良反应

2

中药

商品学

(32课时)

1. 中药商品学的基本概念、任务;

2. 中药商品的经营与管理、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包装与贮藏、贸易、鉴定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 药材资源、道地药材,以及中药商品的来源、品质特征、质量要求等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

3

药学文献

检索

(16课时)

1. 药学文献检索基础

包括药学信息的获取(传统药学文献资源与检索、电子药学文献资源与检索)、药学专利文献的利用、药学竞争情报的利用、药学信息数据挖掘、网络药学信息安全、药学文献信息的应用

2. 药学文献与论文写作基础

4.专业选修课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更好地发挥学生个性、更有效地凸显学生的职业特色和个人特长、突破千人一面的人才培养模式、造就创造性特色型人才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将中药材GAP实务、药膳与食疗、医药市场营销与创业、中药初加工机械设置为专业选修课程。

5.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实验、实训在理实一体课堂、校内基础实验室、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医院、企业完成。包括:

(1)正常人体的结构和人体功能检验与检查;

(2)常用玻璃仪器基本操作;

(3)药用植物识别;

(4)中药鉴定理化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

(5)中药炮制、中药制剂检测;

(6)常见中药剂型的制备与质量检查;

(7)药品质量标准查阅;

(8)中药调剂;

(9)药学服务等综合实训。

(10)见习、综合实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以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教学严格按照教育部等五部门《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进行。由学校组织在大型中药初加工企业、中药制药企业、二级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完成。

本专业修课总时数2760学时,折算172学分(约16学时折1分)。包括必修课1608学时,选修课192学时,入学国防劳动教育和专业见习、综合实训240学时,顶岗实习720学时。公共基础课占比为31.11%;专业基础课占比31.56%;专业核心课占比21.33%;专业拓展课占比5.33%;选修课占比10.67%。实践教学在总课时的占比54.20%。

八、基本条件与质量保障

一)师资队伍

1.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60%以上,专任教师队伍的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2.专任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中药学、药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有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3.专业带头人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药学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4.兼职教师主要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等。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专业教室配备黑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人或Wi-Fi环境,并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

(1)理化综合实验室

配备超声波清洗仪、离心机、恒温水浴装置、旋转蒸发仪、熔点测定仪、电子天平、移液管、滴定管、旋光仪、脆碎度检查仪、溶出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等。理化实验常用玻璃仪器应满足每人1套,大部分实验的仪器台套数满足不超过每组4人。

(2) 中药鉴定实训室

中药鉴定实训室应配备实验台、中药标本展示柜、中药腊叶标本柜、紫外分析仪、多媒体设备、显微镜、放大镜、小型粉碎机、标准药筛等仪器设备;配备中药材及饮片标本200种以上、中药浸液标本及中药腊叶标本各100种以上;用于中药鉴定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3) 中药质量检测实训室

中药质量检测实训室配备分析天平、酸度计、电导率仪、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电热鼓风干燥箱、恒温电动搅拌器、净水机、回流提取装置、旋转蒸发器、离心机、分液漏斗、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荧光分析仪等仪器设备;用于中药质量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4) 中药炮制实训室

中药炮制实训室应配备实验台、药匾、簸箕、药筛、切药刀、润药设备、烘干机、粉碎机、煤气炉或电磁炉、炒药锅、铁铲、托盘天平、搪瓷盘、切药机、台秤、蒸锅、恒温鼓风干燥箱、煎药机、电磁炉、煎药壶等仪器设备;用于中药炮制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5) 中药制剂实训室

中药制剂实训室应配备中药粉碎机、药筛(不锈钢)、小型振动筛、V型混合机、多功能真空提取浓缩设备、药液过滤机、药物干燥箱、数显高压灭菌器、紫外灭菌灯、电磁炉、制颗粒机、药瓶封口机、液体灌装机、旋转式压片机、压片机(单冲)、高精度胶囊灌装板、搓丸板、多功能制丸机、栓剂模具、包衣机、可倾式反应锅、自动颗粒包装机、电热制蒸榴水机等仪器设备;用于中药制剂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6) 中药调剂实训室

中药调剂实训室或模拟中药房应配备调剂台、中药斗柜、成药柜、药品货柜、药品柜台、药筛、捣筒、戥称、小型粉碎机、计算机等仪器设备;配备常用中药饮片120种以上、中成药60种以上。用于中药调剂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7) 中药药理实训室

中药药理实训室应配备磅秤、兔固定器、兔开口器、灌胃器、托盘天平、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及配套设备、分光光度计、精密电子天平、小鼠激怒实验盒、台式超声波清洗器、数显超级恒温水浴、医学虚拟实验系统、热板测痛仪、电热炉等仪器设备;用于中药药理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8) 药用植物实训室。

药用植物实训室应配备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三用紫外分析仪、显微标本永久制片、药用植物腊叶标本等仪器设备;用于药用植物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为: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开展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调剂、中药制剂、中药营销、药学咨询与服务等实训活动,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

4.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为: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提供中药材生产、中药调剂、中药制剂、中药购销、药学咨询与服务、中药质检等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相关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

5.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为:具有可利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信息化条件;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条件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所需的教材、图书文献及数字教学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人课堂。学校应建立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行业政策法规资料;有关职业标准,有关中药生产经营的技术、标准、方法、操作规范以及实务案例类图书等。各院校图书馆或所属院(系)的资料室中应具有一定数量与本专业有关的图书、期刊、手册、电子资源等各类资料,且利用率高,有完整的学生借阅档案。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能满足教学要求。

(四)教学方法

遵循以“职业素质为基础、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能力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新教学模式,强调培养目标、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三者的高度一致性,实施“任务驱动、课岗融合、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根据职业岗位对专业素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需求,层层分解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根据岗位任务设置理实一体的教学活动。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采用讲授、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式教学、仿真摸拟、角色扮演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必要时多种教学方法组合创新,达到理实一体教学的目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着力营造数字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指导都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件内容要丰富。因为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增加教学信息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进行虚拟现实技术在中药学专业建设中的应用,逐步建立建立虚拟实验室、虚拟药房等仿真教学环境,缩短课堂与现实的距离,提升中药学专业的教学效果。

(五)学习评价

1.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根据不同学习领域及课程特点,采用学生自评、小组比评、教师综合评价等多种考核形式,重点对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知识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情况进行考核。一般由过程考核、期中考核和期终考核三部分组成。过程考核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及课堂表现等;期中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各学习情境的知识掌握情况及知识运用情况;期终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及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过程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20%,阶段考核成绩占30%,期终考核成绩占50%。

2.实训考核与评价

实训教学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性实训项目分别按照实训操作步骤、操作标准、问题处理与解决等内容细化评分标准,按百分制评分;设计类实训项目按设计编制完成质量、设计创新性、设计实用性、设计答疑情况等,按百分制评分。

3.顶岗实习考核与评价

顶岗实习成绩考核由实习单位(现场指导教师)考核与校内专任实习指导教师考核两部分组成。主要包括顶岗实习期间的出勤表现、实践技能的训练提高程度、实习报告的完成质量等。实习单位的评价成绩占70%,校内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成绩占30%。

(六)质量保障

1.学院和药学系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学院和药学系要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学院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药学系要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九、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要求顺利完成以下学习任务,经考核及格(包括一次补考及格机会)或修满171学分,准予毕业。包括:

(一)完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中国传统文化、高职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英语、高职语文及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应用基础10门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任务,考核及格或获得相应的学分。

(二)完成正常人体学、药用基础化学、生物化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分析化学、药物经济学概论、中医学基础、临床医学概要8门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任务,考核及格或获得相应的学分。

(三)完成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制剂技术、药品检验技术、药学服务技术、医院药学、医药市场营销与创业、药事管理与法规8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任务,考核及格或获得相应的学分。

(四)完成疾病营养学、医药电子商务、连锁药店运营管理、药学文献检索4门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任务,考核及格或获得相应的学分。

(五)完成2周(合计60课时)的入学、国防、劳动教育,6周(合计180课时)的专业见习和综合实训任务,或获得相应学分。

(六)顺利完成24周(合计720课时)的顶岗实习任务,获得相应的学分。

(七)在校期间参加“1+X证书”制度试点后取得多类国家认可的中级以上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核加3-5学分,但证书的获取要符合1+X关于证书的要求

十、附件

附件1:教学进程表

 

 

 山西同文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 



附件1


3.png